人民網綜合消息 12月9日,由主辦的“第十四屆(2015)績效評估結果發布暨創新發展論壇”在京召開。評估團隊負責人張少彤博士對2015年的評估工作情況和評估結果進行了通報。評估結果如下:
(1) 部委網站前10名是:商務部、質檢總局、稅務總局、林業局、交通運輸部、、工商總局、、農業部、發展改革委、公安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稅務總局并列第2,公安部、海關總署并列第10。稅務總局、衛生計生委、氣象局、地震局等網站進步幅度較大。
(2) 省級網站前10名是:北京、上海、四川、廣東、浙江、福建、海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江西。福建、海南并列第6,湖南、安徽并列第8。浙江、江西、內蒙古、河北、甘肅等網站進步幅度較大。
(3) 副省級城市網站前10名是:深圳、青島、成都、廣州、武漢、濟南、西安、南京、廈門、杭州、哈爾濱、大連。廣州、武漢并列第4,西安、南京并列第6。武漢、濟南、杭州、大連等網站進步幅度較大。
(4) 省會城市前10名是:成都、長沙、廣州、武漢、濟南、西安、南京、福州、合肥、貴陽、太原、南寧。廣州、武漢并列第3,西安、南京并列第5。武漢、貴陽、南寧等網站進步幅度較大。
(5) 地市網站前10名是:佛山、蘇州、宿遷、柳州、涼山州、濰坊、無錫、中山、溫州、鎮江、鄂爾多斯。濰坊、無錫并列第6。蘇州、濰坊、寧德、鹽城、襄陽、肇慶等網站進步幅度較大。
(6) 區縣網站前10名:廈門思明區、深圳福田區、佛山禪城區、深圳羅湖區、北京大興區、青島嶗山區、武漢武昌區、北京西城區、佛山順德區、上海靜安區、珠海橫琴新區。青島嶗山區、武漢武昌區并列第6。北京大興區、寧波北侖區、廈門湖里區、濰坊壽光市、青島市北區等網站進步幅度較大。
(一)2015年政府網站發展七大亮點成績
1.門戶網站的運維保障水平提升明顯,“四不”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評估數據顯示,在普查工作的要求下,各級政府門戶網站的可用性、更新性、回應情況有著較為明顯的改善,運維保障水平提升顯著。
監測期間,部委、省、市政府門戶網站的可用性情況良好,站點可用性均超過了95%;與去年相比,首頁鏈接、二級頁面鏈接、附件下載和在線系統的鏈接可用性均大幅提升。
經過大力的清理整頓,各級政府門戶網站的長期不更新欄目、空白欄目數量顯著減少。部、省、地市門戶的長期不更新欄目、空白欄目的平均數量減少為3.2個和1.7個。抽查范圍內的區縣網站,整合、關閉空白欄目、長期不更新的欄目多達1700余個,網站的更新及時性水平進一步提升。
基本消除了互動交流長期不回應的現象,交流效果顯著改善。對部委、省、地市、區縣的隨機400家網站抽樣發現,回復的平均時間由年初的37天減少至當前的14天,網站回應速度大大提升。
2.深入梳理職能業務,全面公開行政權力和責任清單,推進和落實簡政放權
評估數據顯示,部分部委和地方積極圍繞關于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和推行行政權力清單制度的要求,通過政府網站全面公開發布行政權力清單、責任清單。
截止到11月中旬,評估發現有400余家政府網站公開了本級政府的行政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其中,湖北省、深圳市、青島市、佛山市、常州市等政府網站將清理調整之后的部門權力、責任信息詳細地向社會公眾展示,包括部門主要職責、部門職責邊界、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公共服務事項、責任追究機制等,以及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行政職權及其法律依據、實施主體、運行流程、監督方式等信息。
此外,浙江省、湖南省、南京市等在公開行政權力、責任清單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實踐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要求,公開了包括投資審批負面清單、目錄清單、工商登記前置審批清單、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目錄、政府部門專項資金管理清單等。
3.依托業務系統建設,進一步提升政府數據的綜合利用水平和服務能力
交通運輸部、商務部、水利部、工商總局、食藥總局、林業局等部委網站結合各自的業務職能,加強業務系統建設,面向社會公眾和企業提供全面、專業、深度的支撐服務,有效地提升了政府的互聯網服務水平。如,商務部網站推出了中小企業外貿軟件(ERP)云服務平臺,面向3200余家中小外貿企業出口業務提供營銷管理、供應鏈執行等全流程30余個外貿環節的基礎性、免費服務。平臺預置了20余種國際標準化打印單證格式,充分滿足了中小外貿企業在營銷業務執行中的“敏捷處理”、“規范化操作”、“協同作業”和“網絡服務”的需要。
北京市、海南省、江西省、成都市、佛山市、廣州市、禪城區等地方基于建設完善資源共享平臺、加強與實體大廳的對接與融合政府網站安全漏洞解讀,打通了下轄部門和地區的數據共享通道,提供了一門式、一口式服務,極大地方便了公眾和企業辦事。如,北京市推出了“企業法人一證通平臺”,與35個市級部門的47個業務系統實現了對接。企業只需通過申請唯一的企業法人證書,就可在多個政府部門、多個應用系統中獲取辦事服務,降低了企業辦事成本。
4.不斷創新服務手段、提升服務意識,以互聯網思維指導政府網站建設
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青島市等積極探索政府數據開放。如,浙江省的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共開放68個省級單位提供的350項數據類目,其中包含100項可下載的數據資源,137個數據接口和8個移動APP應用。
廣州市、廈門市、橫琴新區等政府網站面向用戶提供了定制化服務,能夠結合用戶的需求提供針對性強的辦事服務,打造網上政府服務的VIP通道。如,橫琴新區網站通過用戶行為習慣、地理位置數據等,向用戶智能推送服務和信息。
林業局、海關總署、上海市、佛山順德區等政府網站依托熱線電話、網絡咨詢留言數據等資源,搭建了智能互動平臺,面向用戶提供自動化、及時化的交流支撐服務。如上海市政府網站的“白玉蘭助手”智能服務平臺,通過自動語義智能化處理,允許采用自然語言進行信息的交互,提供智能問答、智能搜索、智能引導、智能標簽、關聯推薦等多種功能,對用戶提交問題實現系統主動響應和自動答復。
5.完善信息公開體系,進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
評估發現,各部門各地方按照的要求,持續加大重點領域政府信息的公開力度。與2014年相比,部委、省、市、區縣政府網站開通了公共資源配置類、食品藥品安全類、環境保護類、安全生產類等重點領域的公開專欄比例達到了60%,比去年提升了17個百分點。
交通運輸部、國稅總局、北京市、青島市、濟南市、成都市等政府網站圍繞重點工作和社會關注熱點,推出熱點專題,及時發布*新的政策和業務信息,開展訪談解讀。如交通運輸部的“出租汽車行業改革”專題,國稅總局“稅收服務一帶一路”等,及時了解和匯聚民情,較好引導網絡輿論。
6.聚焦重點辦事和民生領域服務需求,提高網站辦事服務的實用性
評估發現,四川省、湖南省、長沙市、武漢市、合肥市、馬鞍山市等200余家網站整合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住房、公用事業、企業服務等領域的政策文件、行政辦事、便民服務和互動資源,向提高網站在服務公眾民生和企業基本辦事需求能力的方向努力。
北京市、深圳市、南京市、佛山市等網站進一步做實做深網上辦事服務,圍繞公眾辦理量大的身份證件辦理、生育服務證辦理、老年人社會優待、殘疾人服務、企業開辦設立、投資審批等事項進行重點實用化建設,全面整合各部門的辦事服務資源,優化網上服務展現形式,力圖以*親切、*直白、*人性化的方式向用戶提供服務。
7.整合多平臺多渠道資源,加強互動交流和輿論引導
評估發現,各地方各部門愈來愈重視互聯網的輿情引導和互動交流,利用多元化的互動渠道提升交流互動效果。衛生計生委、湖北省、蘇州市、宿遷市、深圳市羅湖區、儀征市等以網站為平臺,利用微博、微信、移動終端等新渠道,以及新聞發布會、熱線電話等傳統渠道,同步開展重大政策、決策的宣傳解讀,引導網絡輿情。
(二)2015年政府網站發展四個不足
1.基層政府網站的可用性和更新及時性有待提升
對區縣部門、鄉鎮街道政府網站的隨機抽查數據顯示,仍有一些基層政府網站斷鏈數量超過300個,空白欄目數量和長期不更新的欄目數量超過10個,網站首頁長期得不到更新。可用性、更新情況與國家要求相去甚遠,甚至達到了普查所劃定的單項否決或不合格程度。評估范圍內70%的網站存在不同程度信息更新不及時的現象,尤其是動態要聞類、人事類、規劃類信息的更新不及時比例較高。部分政府網站存在熱點專題“只建設不更新”的現象,一次性建成后后續保障力度較弱。
一些政府網站面對發現的不更新欄目和空白欄目,采用簡單刪除的方法解決問題,甚至有個別網站在刪減、合并欄目之后僅保留了3個一級欄目,網站剩余內容極其簡單。上述網站的刪減、合并欄目缺少明確的標準,以致于網站運維管理問題從“不給力”轉變為“不作為”,問題性質更加嚴重。
2.服務實用性有待改進
一方面,部分網站仍然存在“只做門臉建設”的現象。部分政府網站在升級改版過程中,對辦事服務類欄目仍然只注重外在的門臉裝修工程,而對公眾關注度高的辦事服務資源整合、實用化建設投入力度有限。
如,延邊州場景式服務大廳中,計劃生育、出生登記、證件辦理等25個面向市民的服務主題,以及商標管理、合同管理、建筑工程、變更注銷等24個面向企業的服務主題均為空白。
鄭州市二七區的“我要創業”、“我要投資”、“我要出行”等場景式服務,仍然只是提供了一個較為美觀的入口頁面,但其服務內容還是采用簡單的事項羅列方式或下轄業務主管部門的鏈接方式提供,且服務的實用性較差。
個別政府網站的辦事服務入口甚至存在無法點擊或打開的現象,如哈爾濱市依蘭縣網站首頁的公證處查詢、失業保險單位參保、交通違法查詢、養老機構查詢等在線查詢服務或提示為不可用,或鏈接至其他商業網站,甚至是境外網站。
另一方面,公眾、企業關注度較高的辦事服務優化創新不夠,服務實用性較弱。針對當前社會公眾和企業關注度較高的二孩生育、投資審批、萬眾創業等熱點重點辦事服務,不少政府網站“以不變應萬變”,仍然僅展示多年以前的辦事服務資源,相應的辦事要求、申請條件、材料流程均未進行更新,對公眾辦事帶來不變。
如,河北省邢臺市網站的“百件實事網上辦”下相關服務多數內容為空或超過4年未更新,云南省昭通市的“百件實事網上辦”僅提供了服務事項的簡單說明,并未提供具體的信息內容。
3.政府網站的建設管理模式有待創新完善
評估發現,一部分政府網站的日常運維機制仍未健全,內容更新維護“運動式”現象普遍存在,日常監管流于形式。如,長春市雙陽區等政府網站存在應對國辦普查檢查的現象,在15號文出臺的一段時間內進行了緊急的更新維護與整改,但在8月底自查評分之后再次出現了內容不更新、空白欄目仍然存在的現象。
集約化建設水平有待提升,應做好技術平臺集約和業務資源集約的同步推進。部分部門、地方在集約化建設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與實踐。但是目前絕大部分探索嘗試停留在對網站技術平臺、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集約,尚未深入到業務資源層面的高層次集約。
4.網站安全形勢依舊嚴重,不容樂觀
評估數據顯示,當前政府網站的安全形勢非常嚴峻,安全防護能力亟待提升。2015評估范圍內的900余家網站中,超過90%的網站存在各種危險等級安全漏洞。31%的網站被劃入極度危險序列,17%的網站被劃入高度危險序列;近30%的網站被監測到的安全漏洞數超過了30個,甚至有60余家網站的安全漏洞數量超過了100個。
(三)政府網站發展面臨的七大要求
1.按照全面依法治國的總體部署,打造重要的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平臺和便民服務平臺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五中全會均明確指出,依法治國是事關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方略。實現依法治國的基礎是保障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增強社會與政府之間的信任關系,因而政務公開是關鍵環節,利用信息化手段是實現政務公開的重要舉措。“推進政務公開信息化,加強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平臺和便民服務平臺建設”,被明確寫入十八屆四中全會決議。政府網站已經成為肩負起這一使命任務*為重要的平臺和載體,在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進程中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2.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宗旨,提高政府綜合服務能力,提升政府現代化治理水平
黨中央和國務院將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先手棋”,以深化推進改革。今年為加快落實推進簡政放權和優化服務工作,先后印發了中辦發[2015]21號、國發[2015]29號、國辦發[2015]86號等文件,提出 “簡化辦事環節和手續,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明確標準和時限,強化服務意識,豐富服務內容,拓展服務渠道,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全面公開公共服務事項,實現辦事全過程公開透明、可追溯、可核查”等要求。全面公開公共服務事項目錄和辦事指南,推行服務方式創新,構建實體政務大廳、網上辦事大廳、移動客戶端、自助終端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相統一的,業已成為政府網站發展的硬性目標要求。
3.以互聯網+為理念,不斷激發政府網站管理和服務的創新力與生命力
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今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目的是為了推動互聯網與各領域深入融合,創新公共服務模式,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從而實現中國經濟的提質增效升級。《指導意見》將“互聯網+益民服務”作為11項重點行動之一,明確要求“構建面向公眾的一體化在線公共服務體系和公眾參與的網絡化社會管理服務新模式”。政府網站的發展要探索解決豐富公共服務資源供給、互聯網與政府公共服務體系深度融合、利用移動互聯網平臺提高政府公共政策制定響應速度等方面的新課題,在服務能力互動能力上開拓了新的上升空間。
4.以普查工作為契機,劃定政府網站底線,夯實創新發展基礎
以全面提升各級政府網站的權威性和影響力,維護政府公信力為目的,今年3月11日印發了2015年15號文,啟動了第一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工作。文件要求各級主管部門全面檢查政府網站的可用性、信息更新情況、互動回應情況和服務實用情況,“對普查中發現存在問題的網站,督促其整改,問題嚴重的堅決予以關停,切實消除政府網站‘僵尸’、‘睡眠’等現象”。普查工作的各項要求表明了國家對政府部門在互聯網上不作為、胡作為的“零容忍”,為各級政府網站劃清底線政府網站安全漏洞解讀,為進一步創新發展夯實了基礎。
5.加強信息內容建設,提升政府網站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年前,印發了2014年57號文,指出政府網站是信息化條件下政府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重要橋梁,也是網絡時代政府履行職責的重要平臺。橋梁是否堅固、平臺是否穩定,取決于基礎是否扎實,而網站的信息內容就是決定政府網站堅固、穩定的核心基礎。因此,文件要求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強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建設管理,提升政府網站發布信息、解讀政策、回應關切、引導輿論的能力和水平,將政府網站打造成更加及時、準確、有效的政府信息發布、互動交流和,為轉變政府職能、提高管理和服務效能發揮積極作用。
6.互聯網發展新趨勢,不斷推動政府網站服務理念提升,服務模式創新
近年來,隨著云計算、移動互聯、大數據及數據開放、社交應用等互聯網新技術、新理念的快速成熟和應用范圍拓寬,政府網站也面臨著服務理念、服務模式的升級調整的社會需求。這就要求政府網站要與移動終端、社交平臺、電商平臺充分對接,逐步開放業務數據,加強對用戶行為的跟蹤分析,提升政府網站服務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7.互聯網安全形勢異常嚴峻,政府網站的安全防范體系亟待鞏固完善
《中國互聯網站發展狀況及其安全報告(2015)》指出,政府網站因公信力高、影響力大,容易成為黑客攻擊目標,特別是地方政府網站成為“重災區”。2014年,共有1763家政府網站被篡改攻擊,1529家政府網站被植入后門,嚴重影響了網站正常運行,造成政府信息和用戶信息的泄露。今年9月四部委聯合出臺了《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互聯網網站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要求各級政府網站主管部門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要“加強網站安全監測、測評和檢查,查找網站安全隱患并及時整改,落實網站防攻擊、防篡改、防掛馬等關鍵技術防范措施,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提高網站抵御攻擊破壞的能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